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前五大赛道为体外诊断(13%)、心血管(12%)、医学影像(10%)、骨科(9%)、眼科(7%),而国内眼科占比仅为1%,治疗率较美国有4-5倍提升空间。
现阶段,我国眼科疾病患者基数较大,屈光不正、干眼症、结膜炎、白内障患病人数分别达7亿、3.6亿、2.6亿、1.8亿,青光眼、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患病人数也已达千万级别。患者基数庞大,带来需求蓝海。
眼科市场主要分为医疗服务、眼科药物、眼科器械三大类,其中眼科医疗服务占比超7成,为第一大市场,其次为眼科器械,占比达16%,眼科药物则在11%左右。眼科高值耗材主要应用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三大领域分别保持了10%、35%、20%的快速增长,兼备“刚需+消费”属性。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眼科医疗器械一级市场共有31起融资事件,包括迪视医疗、富翰医疗、Intalight赛炜、佳视诺徳、天宸生物、微眸医疗、微清医疗、犀燃医疗、仙微视觉等一众创新企业拿下融资,背后更是云集华夏眼科、海通开元、聚明创投、深创投、水木创投、元生创投、招银国际等明星企业和投资机构。其中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达9起,其余均是千万级别,是较为热门的融资赛道。
2023年至今,眼科器械的31个投融资案例:
对于眼科器械赛道火热的原因,水木创投董事总经理颜祎表示有以下三点:
第一:眼科被誉为“金眼科”,过去眼科器械使用进口品牌为主,高端眼科器械进口占有率高达90%,所以国产替代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眼科器械生产涉及高精尖精密制造学科,行业门槛高。眼科医疗设备或高值医用耗材,对光学加工、机电制造和材料合成的精细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全球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国际医疗器械厂商手中,竞争程度较低,眼科器械有不少品种竞争还未达到红海状态。
第三:眼视光领域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在集采背景下,抗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更强。
# 眼科投融资项目领域分析
(1)OK镜类:角膜塑形镜(OK镜)这一产品类目在国内已有10多款产品取证上市,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OK镜市场规模可达431亿元。获融资的世纪康泰和威尔视均有涉及OK镜产品,另外3N科技聚焦更细分的OK护理产品。在角膜塑形镜使用过程中,护理产品必不可少,人均综合年支出超过14000元。可见OK镜护理产品也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2)人工晶体类:人工晶体是OK镜之外的另一个眼科高值耗材大单品。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晶体分为硬性、软性,单焦点、多焦点等不同产品规格,价格从几百到2、3万均有,其中高端的软性多焦点产品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在国产替代和白内障手术量不断提升的增长逻辑下,人工晶体仍是企业和资本争夺的重要赛道。
(3)检测类器械:获得融资的主要是眼科OCT和高清眼底相机两类产品,视微影像共获得3次融资。在眼科OCT领域,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以图湃和视微影像为代表的国产品牌逐渐实现对国外品牌性能的反超。未来该领域将进入全面国产替代的阶段,也是资本布局的绝佳时刻。
根据沙利文高端眼科设备报告,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是所有眼科医疗设备中增量市场空间最大、增速最快的产品,复合增长率为15%以上。然而,该领域国产化率仅有25%,其中微清医疗占有一定份额,图湃医疗的“烛照”超广角眼底相机刚刚上市,其采用四色全彩成像模式,性能具备冲击高端市场的能力。
(4)视光类产品:该类项目产品以近视防控为主,涉及验光、近视镜片等。普通是近视镜片不属于医疗器械,但在消费医疗领域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在眼科高端诊断、治疗设备全方位布局的蔡司在2023年实现营收20.89亿欧元,同比增长了9.8%。然而,主打眼镜市场的欧洲眼镜巨头依视路陆逊梯卡2023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至253.95亿欧元。
(5)青光眼治疗器械:青光眼为全球第二位的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也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常用的青光眼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手术、房水疏通和引流。国内针对青光治疗的器械创新尚不多见,华视诺维、明澈生物、米戈思医疗等公司值得关注。
(6)其他治疗器械:一些治疗器械项目数量不那么集中,但并不意味可以忽视。如聚焦于干眼症治疗的天宸生物,针对的是3.6亿病患数量的超大市场规模。犀燃医疗针对白内障的首款超乳玻切一体机有望实现该领域国产化“零”的突破。仙微视觉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也在进行国产全飞秒激光技术的探索。
(7)眼科手术机器人:眼球细小的结构和精细的血管网,对手术的精度和操作稳定性要求极高。当前也是国内眼科手术机器人上市前的关键阶段,微眸、迪视、衔微、昂泰微精四大种子选手均在过去一年内进行了融资。总体而言,微眸医疗率先取得了检测报告并进入临床,有望在取证上市中拔得头筹。
# 眼科融资背后的逻辑
从宏观环境和行业分析,分别从临床需求、技术、政策、投资风险角度总结为以下四点:
疾病谱变化,临床需求上升,市场扩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中国人口结构变化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数字产品普及,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刻不容缓、高度近视疾病负担也在日益增长;临床疾病谱变化,近视低龄化且矫正需求年龄上升,老视年轻化且用眼需求多样化,二次屈光矫正需求增加,从而对眼科医疗创新技术和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市场持续扩容。
创新突破,技术进步,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涌现,眼科领域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革新。激光治疗、高端人工晶状体、基因疗法、眼科机器人、AI、先进药物递送技术等高端技术的应用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
卫生经济学视角,新质生产力要求,各项政策推动
经济水平和现代化的进程对人类视觉质量的需求提升,已超越单纯生理健康范畴,成为人们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需求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家层面从卫生经济学视角对眼科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的政策体现在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科技创新基金的发起设立、相关产品注册法规的完善、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及加快审批政策的设立等。
专科特有属性,项目风险相对可控,获资本青睐
眼科医疗市场相对成熟,尤其器械耗材的产品研发周期相对药物开发较短,投资回报周期相对可控,这使得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眼科企业中。
# 强势崛起的眼科器械赛道
作为设备种类最丰富的科室之一,眼科的主要设备(主要包括诊疗设备和治疗设备)种类多达30种以上,而一般科室的主要设备种类在5-10种左右。虽然设备如此之多,但我国目前眼科医疗设备行业却拥有极高的进口垄断率。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销售金额计算,进口眼科设备供应商的市场占比达到了90%以上。纵观眼科医疗设备的一线品牌,大多是德国、日本、美国的老牌高端制造业巨头。其中,中高端设备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眼科设备市场容量,超乳玻切机、飞秒激光、眼科手术显微镜、光学生物测量仪、眼科OCT、超广角眼底相机这几大品类的销售额占眼科设备整体销售额的比例约3/4,超乳玻切机、飞秒激光的进口市占率更是几乎达到100%。
以飞秒激光为例,目前国内常用的半飞秒手术系统均为进口品牌,且在全飞秒手术装备这一领域,蔡司医疗一家独大,旗下产品VisuMax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实施全飞秒手术的装备。
这背后,反映出过去国内眼科医疗设备企业产品技术实力与进口产品差距大、研发不足的情况。但是现在,众多国产中高端眼科医疗设备创新企业正在崛起,正逐步扭转这一局面。
目前眼科医疗设备有两条投资逻辑,一是专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二是中高端眼科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这使得眼科中高端设备领域势必会出现高速增长的本土企业。
在眼科中高端设备领域,眼科OCT、全飞秒激光、眼科手术显微镜、超乳玻切一体机、眼底相机(造影)、光学生物测量仪(排名不分先后)最受行业关注。这六大类高端仪器设备(含与设备配套绑定的耗材)单品年销售额皆已在十亿至数十亿元之间,市场潜力巨大,国产创新企业也正在入局并研发这六类设备。
此外,眼科设备领域的创新企业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距离成熟期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行业亟需更多支持。
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布一系列相关文件为眼科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提供支持,部分政策以提高国产医疗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以提升医疗器械的审批质量、效率为重点,为实现国产替代打下基础。在这一趋势下,眼科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将持续推进。
在资本层面,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对眼科创新设备企业的关注达到空前高度。其中,既有安全边际,又能确保高增长和长期持续性盈利的标的企业更能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当然,行业的发展更需要创新企业的持续突破。在眼科中高端设备领域,包括比格威医疗、迪视医疗、富翰医疗、Intalight赛炜、佳视诺徳、朗目医疗、莫廷医疗、瑞尔明康、天宸生物、图湃医疗、微眸医疗、微清医疗、犀燃医疗、仙微视觉、耀视医疗、证鸿科技、执鼎医疗在内的国产眼科设备创新企业们持续迭代,加速研发,已经在多个方向取得了关键突破,打破了过去国内市场对国产眼科医疗设备品牌的低端固有印象。
除了上述提到的企业外,还有不少水面下的新锐眼科设备企业正在涌现。后续,在研发驱动与资本加持下,这些企业也会继续接棒,加入全球的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巨头正面“交战”。在这个过程中,国产眼科设备的创新故事也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眼未来(部分参考数领医工研究院);编辑:白晓菲
排版:视普泰验光师培训学校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