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介绍,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
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74.4%、83.3%和87.7%。
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系Kathryn Saunders教授指出,“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以及高度近视发病率的情况来看,这些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有20%日后会发展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而高度近视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
近视眼如何科学防控?以下6点建议需要重视:
一、建立儿童视觉健康档案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最有效的近视预警方法,建议儿童从3岁开始就由正规医疗机构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及早发现近视的苗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健康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眼位、眼前节和眼底健康检查及父母屈光状态等指标。
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健康检查,成人至少每年一次。
二、增加户外活动 便捷而有效
儿童要保证有足够、有效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平均2小时左右、每周累积14小时左右。户外的有效曝露,包括户外阅读、上课等,都有可能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但同时要做好紫外线损伤防护。
户外活动可间歇进行,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方式,如增加白天的课外活动、在户外上课、课间休息走出教室,上学和放学步行等。
三、近距持续用眼 减负并减量
过多的持续性近距离用眼易诱导近视形成。减少近距离用眼,尤其减少持续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建议每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一尺一寸一拳”为看书距离一尺,握笔距笔尖一寸,身体离桌子一拳,坐姿端正。
四、近视矫正方法 规范又多样
目前近视可以通过框架眼镜、接触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等方法矫正。
发现近视需要到专业医院和视光机构进行全面的规范检查,包括:问诊、规范验光、视功能检查、眼健康检查等,出具个性化矫正处方。接触镜需要经过全面的屈光及眼部检查,排除配戴禁忌证后进行验配,配戴后按要求及时随访复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发生。
屈光手术为有效和安全的近视矫正方法,一般适合于年满18周岁、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者,且经检查未发现屈光手术禁忌证。屈光手术后仍需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
五、近视控制方法 个性要循证
规范验光、全面的眼视光检查和个性化矫正是近视控制的基础。
单光框架眼镜:目前,单光眼镜是矫正近视最常用的方法。但配戴单光眼镜仅能矫正近视,对延缓近视进展作用甚微。
双焦点及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镜片的改良减轻了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但对延缓近视进展,目前仍缺乏充足的临床数据支持。
软性双焦点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中心视远周边视近型的软性双焦点隐形眼镜对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控制有部分临床效果。
角膜塑形镜:也称为ok镜,夜晚睡觉时配戴,次日晨起后摘镜可对近视进行控制和矫正。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验证,ok镜目前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控制及矫正近视,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目前临床上讨论比较多的是0.01%阿托品滴眼液,但它目前还未被国家药监局批准在临床上用于近视控制。所以在它未获得批准前,家长应被告知,目前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近视控制仍属于超药物说明用药行为。
六、高度近视危害 重视加防治
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超过-6.00D以上时,常伴眼部病理性改变,引起视觉损害甚至致盲。我国高度近视患病率大约在5%左右,并有逐渐攀升趋势。高度近视眼需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随访,以及时发现、治疗并发症,防止视功能不可逆损害。进行眼轴、角膜曲率、视野、视觉电生理、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高度近视病理性变化程度。
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是导致高度近视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推荐抗新生血管(抗VEGF)药物作为一线疗法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可有效保护患者视力,且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后巩膜扩张是高度近视眼轴增长、度数加深和眼底病变的关键环节,通过手术干预后巩膜扩张有可能控制高度近视病程进展,值得进一步开展循证医学研究。
高度近视患者必须避免、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遇到眼前有明显闪光感时,须尽快就医,检查是否有视网膜脱离或裂孔。如遇高度近视家族史、远视储备少、用眼负荷大或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儿童,需重点关注,全面检查。
近视的预防、矫正和控制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是一个个人、家庭、学校、 医疗机构、社区和政府都参与的系统工程。在此我们倡议并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眼健康, 建立视觉发育档案, 落实和保障每天平均2小时的有效户外活动, 科学认识近视,早预防、早干预、防治并举。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排版:深圳视普泰验光师培训学校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