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环顾四周,公交站、地铁里、红绿灯下、饭桌上,几乎所有人都用手机来打发时间,手机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7.88亿。
手机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器官的延伸,整合了许多传统的支付、购物等功能,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和用户黏度。手机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良的使用习惯也会影响人们的眼健康以及身心发展。
放下手机聊手机——三位澳门女委员的“手机观”
3月5日晚,港澳委员驻地公共休息区一隅,结束了一整天的会议后,三位澳门女委员坐在一起品茶聊天。她们放下手机,聊及的却是有关手机的话题。
“在澳门,中小学生是不可以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即便有些家长为了联络方便,让孩子带了手机,我们也会代为保管,放学之后再交还。但是,有些孩子对手机已经形成了依赖,离开手机,就会表现出焦虑,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濠江中学副校长陈虹对此颇为忧虑。
“不仅心理依赖是个问题,手机对孩子视力的伤害才让人震惊呢!”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副院长吴培娟讲起了4个月之前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当时,一位17岁的青年因为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被家人送来医院就诊,经检查询问才得知,原来该青年每天玩手机长达8至10小时,造成眼底血管堵塞导致“眼中风”。“根据我们医院眼科的数据,近视者越来越年轻化,年纪最小的居然只有三四岁。”
吴培娟的话让一旁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唏嘘不已。“手机虽然方便了人们交流,但也委实害人不浅。”她说,有了手机之后,人们减少了面对面的沟通,疏离了人与人的关系。她举例说,现在,很多单位安排工作有各种各样的群组,不再像过去那样面对面沟通。
“看似更有效率了,实际上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小小一部手机,看似联通了世界,但过度使用,危害真的是不小。说起这些,三位委员收起了笑容。
“如今的孩子,从出生就在一个充满电子产品的环境里,很多家长迁就孩子,就用手机代替了亲子活动,这对孩子来说害处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陈虹希望家长们不要过早让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以前,要多增加亲子活动,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并关照孩子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是的。我们家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饮茶、吃饭,所有人都要放下手机。很多年了,从我爸爸开始就这样要求我们。”吴培娟委员说。
“你们家这个习惯好,就像咱们今天聊天一样。要是所有人,所有家庭都能这么做,就更好了。”贺定一委员端起面前的茶壶,为大家斟上新的茶,说,“我下楼来就没有带手机,这样挺好。”
聊到此,大家都笑了。
“低头”的问题抬头解决
“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包括我在内,也经常要用手机处理越来越多的事务。”接受记者采访前,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高永文刚刚用手机处理了一个公务邮件,他一边耸了耸肩,一边无奈地表示。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高永文深知低头对颈椎的压力很大,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朋友、患者,低头看手机一段时间,一定要左右转动一下脖子。
高永文告诉记者,颈椎经常向前弯曲,椎间盘会承受很大压力,很快变直、退化,造成颈椎变形,严重者还会压迫神经根,造成上肢放射性疼痛,甚至压迫脊椎神经。“因此,用手机工作时尽量将手机放在眼睛平视或者需要仰视的位置,让头不必低下来,如果实在不行也要尽量缩短低头的时间,时不时左右拉伸一下颈椎。”高永文说。
“‘低头’的问题需要用抬头的方法来解决。如果已经因为长期‘低头’工作而导致颈椎问题,也不必过于惊慌。早期的颈椎问题都可以通过运动来治疗,比如在家里可以做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谈到“低头族”的问题,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邢更彦一边向记者“科普”知识,一边做起了动作示范。除了前面的说动作,邢更彦更为推荐的运动处方其实是游泳。他介绍,坚持游泳2月以上,95%以上的颈椎病患者症状会得到改善。“为什么游泳效果更好呢?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而言,游泳更有趣味性;另一方面,因为在水中有浮力,运动起来也相对轻松。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之下,患者通过游泳可以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锻炼,等于在更大程度上‘治疗’了颈椎问题。”邢更彦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颈椎问题还可能连带导致腿部、关节等问题。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颈椎问题,则一定要去医院去做专门检查,特别是找从事运动医学的医生开运动处方,不能盲目治疗,更不能盲目听信一些养生节目说的所谓‘颈椎操’,很可能延误病情。”邢更彦最后特别提醒说。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微习惯微举措,放下手机动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由于日常工作的性质和方式,不可避免地也是“手机控”。“没办法,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在他看来,伴随网络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不管是上班族、老人,还是孩子,成为“低头族”,难以避免。但是去年看的一本书,给了丁磊破解这一状况的思路。
这本名为《微习惯》的书,倡导个体通过对一个微小举动的坚持,进而让其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解决‘低头族’问题,不妨一试。”丁磊说。
在丁磊看来,孩子天然是喜欢户外活动的。但目前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比过去的孩子少很多。“难道不是因为各类城市空间的愈加高密度,青少年的户外和室内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孩子才慢慢成为‘宅童’吗?”丁磊指出。
去年一份针对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调查,让丁磊看得很心痛,“建议先从给孩子们建立一片有趣的活动场所做起,还可以把空置的室内场所改造成青少年宫,探索建立儿童现代教育体验中心,通过让微环境变得有趣,而让低龄‘低头族’动起来。”
“成年人在引导孩子放下手机,走向户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丁磊说,我们要求孩子不要久坐,自己是否可以先定一个手机闹钟,让自己每坐一小时,就起来动一下,让每周在户外活动成为习惯?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学习、休闲、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化,很多家长自己就是“宅男”“宅女”,
“不愿运动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喜欢运动的孩子呢?”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连续用手机不宜超过40分钟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对于“低头族”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因为他每天接触的患者中,不少是由于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
“一般来说,18岁成年后,近视的度数基本就不会变化了。但现在人人不离手机,近距离的用眼过度,导致一些中年人不到半年时间近视度数增加300-400度,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何伟说。
“手机对于青少年眼睛的危害就更大了!”何伟说,手机屏幕会发出380-420纳米波长的蓝光,这是一种有害的氧化光线,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对于尚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眼睛危害自然更大。
何伟特别强调,儿童在0-6岁时,是视力、立体视等视功能发育和完善的“黄金期”,所以,这段时间的异常用眼,会直接破坏正常的眼发育。
“对于孩子的用眼教育,一定是行胜于言。要控制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需要先有意识,并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的时间。”何伟建议,连续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黄燕苹:立法预防“手机控”
如今,两三岁小娃娃成为“手机控”、“低头族”的消息早已不再新鲜。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黄燕苹对去年某个报道印象深刻:2018年8月,宁波一名14岁男孩因爸爸责骂其用手机玩游戏而割腕自残。同一天晚上,另一名10岁男孩因家长不让玩手机而跳楼自杀,“还有多少年轻的生命被手机侵蚀?!”
如何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黄燕苹认为,首先应加强立法,及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建议增加“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产生手机依赖”“国家鼓励研究开发仅用于通讯和学习的未成年人手机、软件”等内容。
“降低青少年手机依赖,宜疏不宜堵。”
黄燕苹说,不能粗暴地切断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力,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主辨别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学校要将网络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家长要以身示范,重视关爱和陪伴,尽好监管责任,严格控制子女使用手机的时间与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手机不是“带娃神器”
现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迷上了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聊天样样熟络。是什么让孩子成了“低头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认为,原因不在孩子,在大人。
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把手机当成了“带娃神器”。柳茹说,很多孩子都问过家长这样的问题:“您看手机比看我的时间还长,您是爱我还是爱手机?”“为什么大人能玩手机,我不能玩?”
家长常常忽略这些话语,只有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游戏上瘾、不爱与人交往时,才意识到“低头”的严重性。
如何解决?柳茹认为,家长要放下手机,珍视亲子时光,尽好监护责任;学校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要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简单地收缴要开设提升综合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鉴别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全社会也应多想办法吸引孩子“抬起头来”,多支持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与发展,例如,可以开展“二十四节气”、“故宫亮起来”等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课程,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乐兮新相知网络你不懂
谈到很多青少年走到哪里都捧着手机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这样分析说,“这是因为社交软件功能强大。”
刘宁认为,网络社交带有鲜明的快餐式特征:三言两语一谈,高兴了就可以加个好友,碰到“话不投机”的人,就可以立刻拉黑、屏蔽。不知不觉间,网上的朋友就都是顺心顺意的熟人、好友。
“就像到果园里采摘的苹果,比从商店里买来的好吃,交友也如此。”在刘宁看来,快和便捷会损失许多体验和快乐。古人通讯、交通都不发达,认识一位朋友、通过交流成为知己很不容易,所以说“乐莫乐兮新相知”,世上没有比“新相知”更快乐的,因为相知之乐,包含着许多辛劳。
快乐来之不易,往往会持续得更久。而网上社交看似朋友很多,但很难有线下交往的多样性。我们在学校里遇到什么样的同学、办公室遇到什么样的同事,自己都无法左右,这也因此给我们结识各种朋友的机会。有些人可能一开始话不投机,但相处久了,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些都事先难以预测,也是网上社交很难拥有的。
刘宁希望广大青少年放下手机,更多到现实生活中去社交。
她建议中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要用手机,帮助他们养成摆脱手机生活交流的习惯。家庭生活中,也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和孩子面对面交流。社会也应该给青少年更多关爱,创造更多社交平台,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建立朋友关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交乐趣。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排版:深圳视普泰验光师培训学校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