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验光师需要的经验很多,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那么有人会说我刚学完怎么会有多少经验,其实不然,经验没有我们可以用方法来凑,你掌握的方法的足够多,那么你的验光水平肯定也不会低,当出现一些疑难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检查,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大概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以下是视普泰验光师培训培训学校整理的一套完整的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及方法,也许不够完善,作为参考即可,有不懂的可以上课时间向老师去咨询。
检查步骤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注意事项 |
1 |
Worth4-dot检查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投放Worth四点灯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 2、 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3、 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 4、 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 5、 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6、 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
|
2 |
立体视 检查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投放立体式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中融合点,此时患者看到上下方视标为距离相等的双竖线。 2、 调整内置辅镜使得双侧均为偏振光片,嘱患者再次注视视标。 3、 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单竖线,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有立体视。 4、 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测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5、 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两竖线距离较下方两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
|
3 |
远距离水平隐斜 |
1、 被检测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远用瞳距 2、 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 3、 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 4、 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 5、 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6、 逐渐减小左眼的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菱镜的底向的度数。 7、 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8、 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 9、 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水平斜视度。 |
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
4 |
近距离水平隐斜 |
1、 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近用瞳距。 2、 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处。 3、 让患者闭上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 4、 视标为小方块视标或水平单排近视标。 5、 检查方法同远距离隐斜量检测。 |
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
5 |
梯度法测AC/A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 2、 双眼同时打开,请被检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时添加+1.00D球镜度,放松调节,测定其眼位(方法同近平隐斜检查),并做记录。 3、 双眼前加-1.00D球镜度,刺激调节,再测定眼位(方法同近水平隐斜检查),并做记录。 |
|
6 |
NRA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视标为最后视标上一行视标。 2、 双眼同时打开,适当照明。 3、 检测NRA,双眼同时增加正球境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止测试,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做记录。 |
|
7 |
BCC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视标为近交叉视标。 2、 双侧视孔调整为±0.50交叉圆柱镜,暗照明下检查(自然光,不增加额外照明)。 3、 嘱患者观看近交叉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4、 若被检者应主诉竖线较清楚,双眼同时加负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止 5、 若被检者应主诉横线较清楚,双眼同时加正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止 6、 记录终止球镜度与原CAMP时球镜度之差异的球镜度。 7、 若为正值,则说明调节滞后:若为负值,则说明调节超前。 正常范围:非老花者+0.25~+o.75(老化患者随着年龄增加BCC值也增加 |
|
8 |
PRA |
1、 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到40cm处,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视标为最好视力上一行视标 2、 双眼同时打开,适当照明。 3、 检测PRA,,双眼同时增加负球境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止测试,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做记录。 |
|
9 |
调节幅度 |
1、 亮照明 2、 戴CAMP镜片 3、 将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度保持2厘米/秒,直至看不清视标为止. 4、 测量视标至镜片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1.5mm主点计算,这一点为调节近点,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5、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离开鼻根部至看清楚,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点, 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的恢复点. 6、 调节幅度应双眼分开检测,然后双眼检测,正常双眼比单眼的调节幅度多0.50D.; 单眼调节幅度最小值=15-患者年龄/4 |
|
10 |
调节灵活度 |
1、 首先让被检测者戴CAMP眼镜 2、 使用正/负2.00Dflippers镜片,并令其注视40cm或习惯工作距离处,相当于20/30的一行字母或与视标大小相同的文字。 3、 从正镜度开始,到负镜度翻转镜片多次,正/负为一周期,随着每一次变化,要求被检测者必须看清楚字体,最好能大声读出。 4、 先单眼分别检测,再双眼同时检测。 记录一分钟,翻转flippers镜片的周期数。 |
|
11 |
集合近点 |
1、 亮照明 2、 将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度保持3-5厘米/秒,直至视标变成两个为止。 3、 测量视标至两眼旋转中心距离(可测视标至角膜顶点,再加上角膜顶点至旋转中心的13.5mm)。 4、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离开鼻根部直到视标恢复成一个,这一点为辅凑近点的恢复点。 5、 集合近点必须双眼同时检测。 |
|
由相关人员定制的各种不同临床测试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正常值
平均 标准差 正常范围
远距隐斜 |
1△外隐斜 |
2 |
0~2外隐斜 |
40厘米隐斜 |
3△外隐斜 |
5 |
0~6外隐斜 |
远距BI范围 |
|||
模糊 |
× |
||
破裂 |
7△ |
3 |
5~9 |
恢复 |
4△ |
2 |
3~5 |
远距BO范围 |
|||
模糊 |
9△ |
4 |
7~11 |
破裂 |
19△ |
8 |
15~23 |
恢复 |
10△ |
4 |
8~12 |
40厘米BI范围 |
|||
模糊 |
13△ |
4 |
11~15或无模糊 |
破裂 |
21△ |
4 |
19~23 |
恢复 |
13△ |
5 |
10~16 |
40厘米BO范围 |
|||
模糊 |
17△ |
5 |
14~破裂或无模糊 |
破裂 |
21△ |
6 |
18~24 |
恢复 |
11△ |
7 |
7~15 |
40厘米加正镜至模糊 |
+2.00D |
0.50 |
+1.75~2.25 |
40厘米加负镜至模糊 |
-2.37D |
1.12 |
-1.75~3.00 |
梯度性AC/A |
4△/D |
2 |
3~5 |
调节幅度 |
16.0-0.25*年龄 |
2.00 |
(16.0-0.25*年龄)±1.00 |